首页   | 乐享新春   | 虎年说虎   | 欢度新年   | 吉祥声影   | 精彩图集   |  
 
元宵节 中国人的狂欢节

农历正月十五,春节刚刚过,人们余兴尚浓,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有关专家介绍说,元宵节始于汉代,又叫“灯节”“上元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中国农历规定,将太阳和月亮黄经相同的日期作为一月之首,即初一,此时,太阳、月球、地球大体在一条直线上。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元月十五是传统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元宵节源于西汉

据记载,元宵节源于西汉。在平定“诸吕之乱”后,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于是将平乱的正月十五这天定为与民同乐日。古时正月又称“元月”,夜在古语中叫“宵”,所以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到后来,司马迁创建了《太初历》,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东汉明帝倡奉佛教,听说佛教正月十五僧人点灯敬佛,就下令这天夜晚在皇宫寺庙点灯敬佛,并命士族庶民挂灯,此后,元宵节逐渐形成盛大节日。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专家表示,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不同之处。元宵节“闹”的方式很多,有张灯、观灯、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等。锣鼓喧天,满街鼎沸,游人摩肩接踵,笑逐颜开。所以有人说,元宵节也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那么,正月十五,为什么要吃元宵呢?

元宵俗称“汤圆”“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耍龙灯、舞狮、踩高跷等习俗

正月十五,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吃元宵之外,在我国民间还有耍龙灯、舞狮、踩高跷等习俗。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跟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