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跟西方的媒体这么介绍,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民族,自我意识是很强的。现在又是改革开放,又是跟国际接轨,与时俱进,都是这样一个趋势。也有很多人担心丢掉自己的东西,我们越来越国际化是不是会忘记了我们自己的东西。所有的,像希腊或者像其他的一些文明古国里面,都会有这样一个担心。如果说中国在开放的同时,发现不但是我们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同时世界也在变得越来越中国化,那么我们在中间找到一个中西或者中外文化的结合点,大家都会觉得舒服很多。而我觉得这点从中国人的角度走向国际,变得很国际化的中国人很多,从西方来到中国变得入乡随俗,甚至是受了中国文化的熏陶,甚至中西结合,是从两个方向都在走,我只是从西方来到中国这么一个中西结合的代表。我觉得这是我所从事的所有的工作的一个核心,就是体现一个中西的结合,这里头产生很多喜剧,所以被称为笑星,但是也有喜剧以外的很多东西来做。”
在对比1980年代的中国面貌与20年后今天的中国给他的感受时,他说到:“80年代的中国,现在很多中国人都不太明白我觉得,都觉得这30年变化有多大,我至少在中国20年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变化。其实我总觉得,往往我们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硬件,看现在修了这么多高楼大厦,这么多立交桥。我还记得北京现在所谓机场的二号楼,崭新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么大的机场,没几年的工夫就觉得太小了,现在修了新的航站楼。但是有的时候我们过多的谈这些硬件,我觉得更多的是中国人本身我看到了很大的一个变化, 80年代我来的时候,我记得跟姜昆老师也谈过这个问题,我总觉得那个时候中国人总是徘徊在一种极其自卑和极其自傲之间,感觉没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要不然是觉得我们这个国家不行、我们这个文化这么不行,还是外国的月亮好,要不然觉得,国外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这两种极端之间。而我觉得这两个极端都不太健康,首先应该是有一种非常自信的心态,同时有一种开放的胸怀,面对这个世界,该学的学、该交流的交流,平等的心态,20年时间我觉得这样一种心态,这种大国、大民族很开阔的心态是越来越明显,这个应该说是最根本的一种变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评价:“大山虽然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大山比较喜欢这一说法。他说“我的出现或者是我的成功也好,体现的不是一种喜剧现象,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中西结合的现象,所以就那句话,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其实就像我说的,中国人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我们是中国人,他们是外国人,而大山,我总觉得好像这两个都不是,你说是中国人,也不对,你说是外国人,也不像,他是一个外表像外国人,怎么一张嘴就跟中国人差不多呢,所以他是打破了我们传统的那种意识,就是认为中国、外国什么都分的清清楚楚。这个我就觉得,有些事情中和外不要分的那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