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文化人物    
     
       
名伶红线女

 
粤剧《一代天骄》剧照(1951)
 

除了活跃在粤剧舞台之外,红线女又开始接触到电影和唱片两个领域。1947年,她一连拍摄了《我为卿狂》等三部电影,灌录了两张唱片,拉开了进军电影与唱片领域的序幕,成为深受欢迎的红星。这种经历不仅让红线女声名大振,也让她在经济上日渐丰裕,还找到了更为广阔的施展天地,在新的艺术创作中不断获得惊喜,也使她更为重视艺术素养的提高。

上世纪50年代,香港的粤剧界掀起一股粗制滥造之风,许多剧码根本不讲究舞台设计,甚至没有导演、没有剧本。红线女对这种现象非常不满,1951年,她参加宝丰粤剧团,演出了《一代天骄》,因在剧中以动作、表情来丰富唱音,在观众中大受欢迎,从此香港报纸就出现了“女腔”这个词,渐渐地在观众中也越传越广。

此后,红线女深感艺术上面临的发展困境,不愿意随波逐流浪费自己的艺术生命,于是邀请马师曾、薛觉先两位粤剧大师,自发组建了真善美粤剧团。她为什么把自己的戏班称为“真善美”,很少人会明了其原委。但红线女对粤剧表演确是在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她在一篇文章里说:

“个人的演戏,从来不拿一定的方法来演,并不是存心去承受什么流派,什么衣钵,遵循它的规矩绳墨。常常在上演之前,自己对着曲本,也没法预知演出的效果可能怎样,到了登台演出了,随时触动灵机,好好握拢了它和发挥了它,一切唱法、做法就自然而然地随情绪节节演变。”

“不过,有一个十分清楚的事实:凡是受观众喝彩、拥护的戏,必然是演员所演的角色人物,性格鲜明凸出,放在整个健全的剧旨中,能够发放她一定的光辉,是爱是憎,都给予观众有力的感动。脱离了角色在全剧中的生命,单纯凭老倌的唱工做手获致广大观众的共鸣是不可能的。当我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同时也深信了戏剧除了第一个原则要‘真’之外,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善’了。”

红线女在香港期间主演的粤剧很多。《野花香》、《刁蛮公主憨驸马》、《倾国名花》、《黄金种出薄情花》、《我为卿狂》、《清宫怨》、《蝴蝶夫人》等,很受香港市民的欢迎。

 
 

1956年红线女随广东粤剧团到北京演出《搜书院》,散场后周恩来总理和红线女等演员一起谈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