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人文中国    
     
       
男儿有志在千里,娇娘岂可让须眉?

也有人认为现代“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这种观点认为:象形字、会意字是文字体系中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文字创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根据“女书”象形字、会意字构成中反映的文身习俗、“干栏”住宅建筑特色、稻作文化及鸟图腾文化现象。

关于女书的起源,学者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也不是一种,在江永流传较为广泛的有四种:

第一种:

相传女书是瑶姬借用天书改编过来的

瑶姬是谁?瑶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后因下凡游览人间,迷恋上江圩普美村的秀丽风光,便偷偷地住了下来。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瑶池,因此她告诉凡人:她的名字叫瑶姬。

瑶姬花容月貌,聪明伶俐,深得王母宠爱。一天清晨,宫女们都未曾起床,瑶姬梳洗完毕。掀开霞帐,推窗启户,只见人间一派明山净水,鸟语花香,田园阡陌,泉美林秀,炊烟袅袅,人流熙熙攘攘,比起天宫要自由得多,瑶姬决计下凡去探个新奇。

于是瑶姬离开了天宫,足踏祥云,飘飘然下到一个地方,这是一个地广人稀、风光迤丽的水乡,名唤普美村。瑶姬与下界的人语言概不相通,可是凡人待客特别讲究礼仪。尤其是姑娘们人人心灵手巧,个个聪明能干,虽然语言不通,但都相处甚好。

人间的姑娘们擅长描花乡朵,纺织花带、花被。她们织绣的绣鞋花、衣边花、头巾简直比天上的彩霞还要绚丽美妙。姑娘们穿上自己纺织的五彩衣裳,灿如明霞若天仙。瑶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拜她们为师。瑶姬觉得这里的姐妹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文化,不识字,言不达意,意不能书。瑶姬想帮助她们提高言情记事的能力,便回到天廷,把一套复杂的天书搬了下来。姐妹们虽然想学,但一个个目不识丁。瑶姬又把这深奥的天书一一简化,并与女红刺绣结合起来,用当地的土语读唱,使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们一个个能识善写,作诗绘画,读唱自如。自此,这个改变了的天书在女人中间传递,男人不屑一顾,也不识用,因此就定名为“女书”。

第二种

传说很久以前,上江圩一农妇生下一个女婴,体重九斤,故取名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资聪敏,纺纱绩麻,织布绣花,无所不会,无所不精。她还异想天开地造出了写土话的女字。所以义年华说:“只听前人讲古话,九斤姑娘最聪明,女书本是姑娘做,做起女书传世间。”

义年华,女书传人。上江圩棠下村女,一九零七年出生,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去世,终年八十四岁,是位饱经磨难的老人。她为许多人写传写三朝书写女歌,还翻译了很多汉文作品。在她的遗物中,有她精心抄录的汉文唱本,大概要准备译成女书。女书是义年华生命的支柱,最后几年她写了很多女书作品,并培训了一些女孩习女书,热情地配合女书的抢救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