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文化人物    
     
       
汪曾祺:中国式人道主义者

据汪曾祺的子女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也就是样板戏正走红的时候,有一天家人一起聊样板戏,汪曾祺插言道:“再过二十年,还不知怎么样呢。我看,也就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能传下去。”他的理由是,这些戏有生活,有人物。他对自己参与创作的《沙家浜》则作了这样的估计:“《沙家浜》不太完整,前面是阿庆嫂的戏,后面是郭建光的,但是《智斗》肯定会传下去。”二十年以后的事实,大致证明了汪曾祺的这个预言。

 

手稿《羊舍一夕》

知味品佳肴

汪曾祺擅写美文,也善品美食,他写过很多谈吃的文章,从这些文字中能够读出他的“别样才情”。汪曾祺喜欢谈论家乡的饮食,他写的《故乡的饮食》、《故乡的野菜》,津津乐道家乡的“菜根香”,他说,家乡的“拌荠菜总是受欢迎的,吃个新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他的“吃法”与别人不一样,就像他的文章一样有个性。

大凡能把饮食一道谈得饶有风味的人都有不俗之处。汪曾祺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汪先生谈吃美文多不胜举,都有一种从容在里头。当有人将32篇最有意味的这样文字“烹调”为《五味》时,不由得让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了。

生平简介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编辑:刘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