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 | 繁体 | English 
 
    走向世界    
     
       
  发送信件
  存储文件
  打印文件
 字体:【
巴黎中国风格“红楼”易主
[ 2011-07-29 ]

中国文化网消息:到巴黎的大街小巷走一走,看到最多的是奥斯曼风格的古建筑群。然而,在离凯旋门仅1公里有余,位于巴黎第八区,紧邻蒙梭公园和巴黎市立赛尔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黄金宝地,有一座极具中国风格的红色楼房夺人眼目。这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红楼”。近日,这座红楼易主,产权落入一位法国金融家之手。

如果你不能亲临巴黎,在谷歌地球软件中输入巴黎第八区库尔塞勒街48号(48, rue de Courcelles 75008 Paris),随着地图的不断放大,你就会看到在一组三角形奥斯曼式建筑的一角,有一栋红色的建筑格外突出。你若继续拉近,就能欣赏到红楼的三维图像和众多网友上传的红楼照片。这座红墙绿瓦的中式建筑使每一个经过的人都眼前一亮。中式牌楼式大门飞檐微翘,门楣上刻着篆字“欢迎”,两扇镂空大门闭合时组成“寿”字图案。红楼的正门上悬挂着“卢吴古玩公司”招牌。整个红楼雕梁画栋,飞檐走兽无一不全。内部陈设着中国古典家具和文物。

这座被一些法国媒体称为卢氏塔(La pagode de Ching Tsai Loo)的建筑见证了其主人卢芹斋家族乃至华人在法国发展的历史。根据法国欧华历史学会会长叶星球考证,卢芹斋1880年生于浙江,家道没落的他少年时期混迹上海滩,阴差阳错地上了法国邮船,被带到了马赛。卢芹斋来到法国后辗转谋生,经人介绍进入古董商人张静江的古董店中工作。聪明勤奋的卢芹斋很快掌握了古董生意的门道。1911年,张静江为支持孙中山革命回国,卢芹斋逐渐承担起古董店业务,后自立门户,与朋友合作开办了卢吴古玩公司。当时的中国,清廷被赶下台,社会动荡,王公贵族手中的文物大量出手。而法国正值经济高速增长,社会文化生活一片繁荣的“美好时代”,赏玩中国古董成为时髦的行为之一。这种形势下,古董生意繁盛,卢芹斋在中法古玩界的地位日隆。

40岁时,卢芹斋志得意满,打算在巴黎建造一座中国古典建筑,展示和销售他的中国珍宝。当时他已经买下了现在红楼所在地的一座拿破仑三世时期建造的奥斯曼式公馆。在奥斯曼式建筑群中改建出一座中国古典建筑在市政规划极为严苛的巴黎谈何容易。卢芹斋的改建计划遭到否决。他究竟使用了何种手段最终取得巴黎市政府的建筑许可,已经不得而知。1928年,原来3层的公馆变成了5层,砖石结构的奥斯曼建筑变成了木结构的中国传统建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卢芹斋将生意重心转到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卢芹斋在美国避难,红楼交予吉美博物馆托管。为感谢吉美博物馆,卢芹斋向其捐赠了部分藏品。1957年,卢芹斋去世,其后人成立了家族协会,进行红楼的管理和经营。然而,家族事业后继乏人,红楼盛况难再。由于红楼早已进入法国政府文物保护名单,在外部风格和一些内部装饰上不允许进行改变,还需进行常规的维护。10年前,卢氏后人就决定将红楼转让出去。

近日,有媒体报道,红楼已经正式转让,买主是一位与中国有生意往来的金融家。据凤凰卫视报道,为了买下这座红楼,他已经耐心等待了10年。这位名叫孔布的买主在接受采访时说:“红楼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我有责任使红楼永存下去,并向所有人开放。”孔布还介绍说,他将严格按照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程序,以及以前留下的蛛丝马迹,对红楼进行整修,还原其近百年前的风貌;同时与博物馆专家进行合作研究,将红楼内的文物和书籍进行整理和出版,让更多的人了解红楼历史。(来源: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 作者:苑大喜)

编辑:杨鑫

 
关闭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联局
网站承建:中国日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