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从副外长到中国哲学迷 保加利亚学者多布勒夫的中国之旅

2019-03-20 17:27:23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作者:宋佳烜

 

“我的新书终于在保加利亚出版发行了!我想说,是那次中国之旅给了我全部的灵感。感谢这个优质的项目,也感谢你们的悉心安排。令我感到高兴和欣慰的是,这本书出版之后,有很多人跟我取得了联系,有学者教授,有基金会工作人员,他们都希望能够参与到保加利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中来。我知道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将自己的研究继续下去。”数天前,我收到保加利亚学者多布勒夫的一封邮件,得知他在两年前受邀参加“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后开始策划、研究、撰写的书稿,终于在保加利亚正式出版发行,由衷为他感到高兴。

2015年5月9日至17日,保加利亚外交部原副部长、著名学者多布勒夫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参加“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在为期9天的行程中,他访问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学术机构,与中国同仁开展学术交流;并赴河南安阳、陕西西安实地参访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秦陵兵马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等。9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让多布勒夫收获颇丰。

两年多的时间匆匆而过,但陪同多布勒夫走访北京、西安、安阳三地的种种情形却依然历历在目。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痴迷、对中国历史的关切令人记忆犹新;他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令人感动。

多布勒夫在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合影。

 

一、多布勒夫:没有架子的副外长和畅销书作家

拥有国际公法硕士学位,常年从事国际法、海事法、国际人权法相关工作,参与保加利亚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有关工作,有着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办事处以及驻英国、芬兰、匈牙利等国大使馆的工作经历,33岁即被任命为保加利亚外交部副外......如此丰富的政治履历,让要接待多布勒夫的我感到很多无形的压力。

2015年5月9日,在华侨饭店大厅,我第一次见到多布勒夫先生。高大英俊的他,举手投足间仍保有几分外交家做派,谈吐和眼神却俨然已是一位醉心于研究的学者——多布勒夫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与他的两个身份颇为相符。与想象不一样的是,一见面,他就笑着对我说:“我的朋友们都叫我瓦尔,你也可以这样叫我。”称谓的小小改变,让外长先生的形象瞬间亲民了许多。

多布勒夫说,自己与中国古代哲学可谓“缘,妙不可言”。一直以来,他都对哲学、数学、量子物理等学科有着特别的兴趣。在瑞典生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一本老子《道德经》的译本,从而对老子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在《道德经》中,他读到了很多似乎与前沿科学相关联的理念,这令他极为震惊。此后,他开始痴迷地收集各种版本的《道德经》,至今,他的收藏量已经达到120余本。“我辞去官职,潜心学术,恰如中国人‘入世出世’的更迭。我能够真切地感受这种处世哲学的精妙。儒道互补的思想,让人在得意与失意之间,皆能寻找到正确的生活态度,很有启发。”多布勒夫说。

“最令我惊讶的是,每个译本对《道德经》都有不同的解释。随着年龄、知识和经历的增加,同一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我想,这便是它的魅力所在。”多布勒夫说。5年前,他开始通过电脑自学繁体中文,并尝试将《道德经》翻译成保加利亚语。在朋友的支持下,这部因兴趣而诞生的译著得以出版。一开始,多布勒夫对它的销量并不乐观,毕竟,保加利亚与中国相距万里,《道德经》更是冷门题材。意外的是,这本图书的第一版在很短的时间内便销售一空,正在准备再版。“我开始认识到,人们对中国古代哲学是非常感兴趣的。”他说。

多布勒夫对中国的兴趣并不止于《道德经》,《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作品是他的最爱,《中庸》、《易经》、《孟子》、《孙子兵法》等也都有涉猎。此外,他还大量阅读外国期刊上有关中国的论文,对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发展也颇为关注。1992年和1998年,在保加利亚政府任职的多布勒夫曾先后两次到访中国,但作为学者进行的这次访华对他而言,则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次行程让我真正有机会与中国人接触、交流,让我近距离了解真正的中国。”多布勒夫说。

 

1 2 3 4 5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