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万园之园” 海外首展,“圆明重光”柏林开幕

2012-12-21 15:53:34

(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

与会领导为展览揭幕

2012年12月12日,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圆明园管理处和北京圆明畅和文化发展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圆明重光——圆明园文化展”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北京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柏林展代表团团长周来升,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俊新、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曹宇明、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建阳、德意志历史博物馆馆长科赫、驻德国使馆文化参赞陈平及200余名德国观众共同出席了开幕式。董俊新副会长、科赫馆长和曹宇明主任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现场

董会长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中国的“万园之园”圆明园自建园以来首次出国办展,开启了圆明园系列海外展的首航,这是圆明园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整个展厅特别设计为黄色、黑色和红色的三个区域,分别代表圆明园的三个历史阶段:远逝辉煌、巨变沧桑和盛世重光,而这三个颜色又分别是中国国旗和德国国旗的颜色,也希望藉此表达对中德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美好祝愿。他强调,圆明园虽然是中国的,但圆明园文化是属于热爱艺术、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在我们探寻其昔日辉煌艺术成就和价值的同时,应该更加珍视和平,珍爱和保护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

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

德意志历史博物馆长科赫在致辞中说,他十分荣幸地能应邀出席展览开幕式。他从事过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特别是唐宋建筑,因此早在二十年前,他就到过圆明园遗址公园,当时中国皇家园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被誉为东方凡尔赛的宫殿群,更是中国与欧洲建筑艺术空前绝后的整体呈现。他在致辞中回顾了圆明园的荣辱兴衰,并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圆明园的积极保护成果,曾经的皇家园林面向公众开放,早已成为中外游客的郊游胜地。圆明园作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不仅代表了辉煌的过去,也成为中国遭受空前劫难的回忆之地。最后,他强调,保护人类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并建议在场的观众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北京的圆明园,而且他相信所有的人一定会被圆明园散发的魅力深深吸引。

正认真研读着图片的观众

圆明园管理处曹主任致辞中介绍了盛时圆明园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同样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中西园林、建筑文化交流的基地,也是清朝帝王聘用外国艺术及技术人才施展技艺之所,而且其中的文化收藏就有不少是外国君主赠送的贵重礼品。圆明园也因当时在华传教士的介绍而享誉欧洲,一时间在西方世界兴起了一股学习中国造园艺术的浪潮。同时,她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向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比较系统地介绍圆明园的沧桑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呼吁人们共同牢记“历史记忆责任”,珍惜世界共有文明成果,坚决避免诸如圆明园大劫难这样的文明浩劫和历史悲剧的重演。

“园明重光——圆明园文化展”在柏林开幕

“圆明重光——圆明园柏林文化展”是圆明园三百年来首次出国展览,也是中德建交40周年及德国“中国文化年”的收官之作。展览共分为“远逝辉煌”、“巨变沧桑”和“盛世重光”三个历史阶段,立体展现了圆明园出世、蒙尘、重光的历史轨迹。展览不仅展出了逾200幅图片,还有圆明园界石等珍贵文物复制品,以圆明园西洋楼建筑纹饰为蓝本制作的花样绣片,1:25的正大光明殿全景模型以及海晏堂十二生肖人身兽首(复原雕塑像)等珍贵展品,其中绝大部分展品均是在柏林首次展出。北京圆明畅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专门为本次展览编辑出版了《圆明园西洋楼石雕纹饰》一书(中德文图册),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激发全世界对圆明园文化的思考、对中华文化的关注和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探索以及全人类应当珍视人类文明共同的文化遗产。

诉说着历史沧桑的界石

在开幕式上,中外嘉宾还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通过3D技术复原的“数字圆明园”多媒体影片。开幕式后,来自德国各界的观众纷纷走进展场参观展览,反响强烈。该展不仅展示出新时期中国在文化保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也让历经浩劫的圆明园通过现代的手段再现当年的辉煌气象和艺术成就,让更多德国朋友了解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活动当天,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国际台等八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董俊新副会长、德意志历史博物馆馆长科赫分别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以及新华社记者的采访。在凤凰卫视记者的提议下,科赫馆长十分乐意地站在海晏堂十二生肖马雕塑前接受采访,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习俗,科赫馆长属马。为配合展览活动的举办,主办方特邀来自清华大学的郭黛姮教授在柏林科技大学和中国文化中心做了名为“圆明园—昔日皇家庭院”的讲座。

 

 

中国日报网承建 京ICP备10023870号-7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